leyu·乐鱼(中国)体育官方网站

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联系我们

电话:400-123-4567

手机:138-0000-0000

邮箱:admin@gdjiaheshun.com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

公司动态

leyu各有“靓”点!广东新增13个园林绿化“样板”

  • 作者:小编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9-10 17:59:33
  • 点击:

  乐鱼网站日前,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《广东省城市建设领域可复制推广典型案例(第一批——城市园林绿化领域)》(以下简称《典型案例》)的通知,收集和编制了一批城市园林绿化领域可复制推广典型案例,指导各地加强学习借鉴,结合实际探索创新,扎实推进绿美广东城镇绿化美化建设。

  根据通知,此次入选的案例共有13个,其中,广州、深圳各3个,江门、茂名、佛山、河源、清远、揭阳、韶关各1个。从区域分布来看,珠三角、粤东西北皆有覆盖。

  近年来,我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落实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,全面推进市县镇绿化工作,系统提升我省城镇园林绿化品质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。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相关人员介绍,截至今年6月,全省市、县、镇三级已新增绿化面积2654.38公顷,已新增绿化长度6030.27公里,已新增树木357.39万棵,均提前完成全年计划任务。同时,东莞市麻涌镇、谢岗镇也成功创建了省园林城镇。我省正全力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落地见效,为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底色。

  园中赏花观鹭鸟,林中漫步听蝉鸣。这是广州市增城区荔韵公园内随处可见的画面,也是广东城市园林绿化领域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。

  在《典型案例》中入选的荔韵公园,位于增城区荔湖街,东临增江,面积约254亩。园区动植物资源丰富,公园内三角梅、香樟、玉兰等30余种共2000多株乡土树种竞相绽放,与圣皇洲岛上栖息的白鹭、夜鹭等多种水鸟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。据悉,增城区将荔韵公园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,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开展巡林调研、现场部署,加快将手中的“施工图”转化为大地的“实景画”。荔韵公园通过绿化提升和景观改造,从配套设施滞后的山体公园变身为综合环境改造提升的典型。

  在与广州紧密相连的佛山,“百企百园”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。佛山市禅城区广泛发动企业、乡贤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、提升家门口一批公园绿地,在全区范围内开展“百企百园”建设,持续推动“绿美禅城”生态建设走深走实,成功入选《典型案例》。该区以政企共建(含提升改造)100个公园绿地为目标,2024年开展第一批20个“百企百园”项目建设,至2026年力争完成100个“百企百园”的总体任务。

  同样入选《典型案例》的韶关莲花山生态体育公园,位于韶关市浈江区,公园内景点众多、森林资源丰富。项目利用废弃瑶族风情园和森林烧烤场场地,将自然地形地貌与儿童游乐设施相融合,同时依托地形和乔木分布打造景观栈道,营造立体绿美休闲空间。项目建设既盘活了绿色资源,让市民游客能够在森林之中娱乐健身,又结合多种景观设计手法营造多样空间,将自然地形地貌与儿童游乐和健身设施相融合,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
  打造绿色空间,除了大手笔的森林公园、城市公园,“小而美”的口袋公园也同样重要。作为“小而精”的绿色开放空间,口袋公园以“小切口”实现民生服务和社区治理“大变化”。近年来,广东各地积极建设口袋公园,让市民尽享“出门进园、推窗见绿”的美好生活。其中,深圳市和广州市海珠区打造口袋公园的经验做法入选《典型案例》。

  近年来,深圳市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,打造家门口的绿色开放空间。在土地资源高度紧缺的情况下,深圳市深耕城区“金边银角”,巧用道路、社区、街头巷尾、房前屋后等闲置地块,因地制宜,合理规划,经过市容环境整治和区域品质提升,打造成以生态修复、康体休闲、文娱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口袋公园。截至2023年底,深圳市共建成口袋公园677个。

  无独有偶,广州市海珠区将城市“边角料”变废为宝,以绿美口袋公园激发老城区新活力。该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,扎实推进《海珠区(口袋)公园规划建设方案》实施,将一块块“边角料”打造成群众可达、可停、可憩的特色口袋公园,不仅解决了景观差、管理难的问题,也满足了群众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的生态空间需求。目前,海珠区累计建成各类口袋公园36个,其中2024年新增5个,连同建成的综合公园、社区公园、专类公园,全区公园数量达55个。

  绿色空间的打造,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面貌和品质,更有助于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。在打造绿色空间的过程中,如何破解治理难题?在这方面,江门市台山市紧握共建共管共享“金钥匙”破解城镇公园建管难题、揭阳里湖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“睦邻公园”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。

  近年来,江门台山市大力推进各类公园建设,推动企业、社会团体、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城镇公园建设和管理,构建共建共管共享新格局。位于台山市台城河西湖路段的福美山生态公园,由政府部门规划、企业配建而成,政企双向奔赴,破解城镇公园建设难题。项目探索搭建“城管+企业+社区+市民”共同管理公园绿地的新模式,让公园绿地活起来。通过政府发动、房企投入、社会化管理、成果共享的模式,项目打造成高品质生态公园,成为江门市城镇公园共建共管共享的示范标杆。

  揭阳普宁市里湖镇则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推动富美村和庵埔村共建“睦邻公园”,成为化解乡邻矛盾、破解治理难题的成功案例。据悉,由于历史原因,富美村和庵埔村因灌溉用水问题产生纠纷,两村关系紧张,虽为比邻却不相往来。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和各方调解,2023年两村重新缔结为友好乡邻,并于两村交界处建设一处口袋公园,命名为“睦邻公园”,同时在园内立碑记录两村“一笑泯恩仇”事件,以此作为两村缔结友好乡邻的纪念。睦邻公园建成后,成为周边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新去处,也成为两村干群齐心协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见证。

  古树名木,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,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乡土记忆,也是珍贵的物种资源与生态奇观。保护古树名木,是筑牢绿色屏障,更是守护“绿色乡愁”。

  入选《典型案例》的茂名高州市,致力于守护“会呼吸的文物”,成就“家门口”的文化公园。据悉,在高州市宝光街道西岸村,有一株距今四百多年的二级古树——缅茄树。为加强古树保护,1988年高州县人民政府以古缅茄树为主题,兴建了缅茄公园,但受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,公园面积较小,周边设施缺失。高州市以一株古木为基点,精心雕琢出城市公园,让城市与自然交织共生。为加强缅茄古树的保护和利用,深挖古树名木的历史、文化、生态、科研价值,在高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,高州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开展缅茄公园重建工程,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,并于2024年3月建成,极大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,赢得了市民好评。

  清远市则创新开展古树名木认养,为绿美清远生态建设注入新活力。为推动绿美清远生态建设工作走深走实,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,更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保护,清远市开展了古树名木认养活动。清远市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、明晰认养实施流程、丰富宣传发动形式,有效缓解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的经费压力,提高了古树名木保护的社会参与度,营造了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。目前,全市第一批已有48株古树接受了认养,认养资金超百万元。

  以绿为底,逐绿而行。在推进城镇绿化美化的过程中,广东各地发力织牢绿色交通网络,涌现出一些典型案例。

  近年来,河源市紫金县大力推动县城主干道绿化提升,助力“荒地”变绿岛。紫金县安良大道南交通绿岛位于安良大道与蝉茶大道交叉口,与秋江路、沿江路、安良大道共同构成片区内的主要交通要道,路线整体走向由北往南,是进入紫金县城的重要交通节点。

  为系统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,提升紫金县城绿化景观效果,紫金县城管综合执法局在县城安良大道南绿化带、安良大道南交通绿岛种植苗木36207株,种植面积约6.495亩。随着县城主干道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,紫金县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,城市特色更加鲜明,城市魅力更加彰显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提升。

  深圳市则积极推进“山海连城绿美深圳”生态建设,深入实施市中心区“五园连通”(莲花山公园-笔架山公园-中心公园-梅林山公园-银湖山公园)工程。该工程是深圳市山海连城计划首个落成的公园群连通项目,通过远足径、郊野径和公园园道,连接起五个公园,通过鲲鹏径一号桥、珍珠岭天桥、莲花山和笔架山廊桥缝合山林生态断点,使五园互联互通、连片成网,串联活力商圈和幸福社区,实现连生态、连生活、连生产、连生趣,让人们“走得进山、亲得近水、赏得了城”。

 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背后,离不开科技赋能。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,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“双丰收”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。在这方面,深圳市宝安区和广州市越秀区的经验做法入选了《典型案例》。

  其中,深圳市宝安区立足树木保护,在全国率先建成“树木驿站”,建立树木审批全流程信息化管理,实现树木“迁得进来、用得出去”,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“双丰收”。该区建立“树木驿站”周转苗圃场,盘活土地和树木资源。同时,建立“树木驿站”信息系统,实现全流程管理。目前,该区周转苗圃场已收储有景观再利用价值的树木185株,为区教育局宝中实验学校、上步中学免费提供树木20余株,实现了迁移树木再利用。

  广州市越秀区则以兰花为媒、科技赋能,书写人文经济新篇章。2024年4月13日至17日,该区在兰圃举办“兰缘盛荟·花开越秀”文旅周系列活动,以兰会友,广交天下客。活动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,以诗词串联古人十大雅事,以花为媒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以科技点亮文旅新时尚,通过广交会的平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以一朵“小兰花”做好人文经济学“大文章”。活动依托岭南园林景观,结合“古风十雅”和现代科技,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。同时,借助广交会大平台,通过文化旅游、商贸融合,激发消费潜能,通过慈善拍卖筹集12.28万元支持发展,邀请外宾访团体验岭南文化,商贸展销活动在重点商圈掀起消费热潮。